Sunday, August 14, 2005

醒來知是夢 不勝悲

from 13/8 明報---欲望蜘蛛 by 馬家輝

記者

美國人失去了一位主播,媒體卻仍用「記者」(reporter)一詞來肯定其畢生成就,這對其他國家的一聽見「可以坐上主播台」即口水直流的新聞從業員來說,未免有點不可思議。

在美國,記者至今仍是「大學生十大渴望職業榜」上的熱門項目,競爭非常激烈,別說是大報的新手招聘會總是千中選一,即連是大學校園報紙的記者崗位亦要過五關斬六將才可搶到手,因為,一流校報就是一流大報的記者搖籃,有了最基本的訓練、有了發表報道的機會,暑假便可申請到大報實習,畢業後,亦較易被夠水準的報紙錄取。可是,無論是實習或正式員工,初級記者往往只能擔任「抄稿」(copy)工作,有點似校對,也接近於打雜,總之就是跟頭跟尾,甚難像華人世界的大報記者一樣,上班第三天便可掛記者證去聽高官或企業家發表演說。

為什麼記者工作如此吸引?或許擔任過學生報記者的克林頓這句話就是答案:「從大學時代開始,我就只對兩種職業感興趣。一是當政治家,一是當記者。因為只有這兩個領域可以讓我直接參與歷史。」

克林頓所指的「與參」,當然不是一般所謂「校園記者」所想的見見名人、出出場面、寫寫文章那麼簡單。他說的是發挖真相、報道新聞,並且透過發挖和報道去影響社會進程。而要達成這宏願,有志以記者為業的人必須具備兩項素質:識見與熱情。

有了識見,記者才有能力去衡量自己手裏差事的輕重,也才有辦法判定什麼是最接近真相的事實,因而不會大驚小怪,誤以為探聽到一位名人的家庭私隱便是找到了足以讓全香港暫時停止呼吸的HeadlineNews。有了熱情,記者才會執著於自己想要發挖的新聞,也可較易克服發挖過程裏的種種挫敗,因而不會急於求成,磨練不到兩年便以「資深記者」的身分跳槽去做公關,更不會甘於屈服於上司的一個暗示或編輯部的一個指示,便把辛苦採訪得來的材料自我閹割至面目全非。

是的,PeterJennings死了,但他死於記者的崗位而不是以主播之名自詡於世。他曾跟上司談及新聞工作的本質,上司說:「我們是媒體行業(mediabusiness),所以要非常注重外型賣相。」

長相俊朗的PeterJennings聳肩回答:「我同意吃我們這行飯外型賣相很重要,但我必須提醒你,我們不止是媒體行業,---我們更是新聞行業(NewsBusiness)。」

只有記者才有資格做新聞,也只有新聞才令我們深深懷念一位記者。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見識與熱情,一向是香港「大學生」所缺,而熱情比見識更難遇。而略有見識的,則不屑投身以煽色腥掛帥的港式報業。君不見,越以此三字為賣點的頭條,銷量就越好?

健康的報業環境,還要有高質素人民,君不見,記者在香港一直不是受尊重的行業(相比起醫生律師等而言)?可悲是,人們不知道記者在社會中的真正作用,只道當記者的,錢賺得少...

出身新聞系,卻一直過門而不得入,命也。眼見不少投身報界的同窗,怨聲載道,一怨香港報業沒前途,二怨投身報業沒前途。究竟是報界如此不濟,把熱情都磨蝕,還是現實磨蝕意志,實在不得而知...

記得少不更事,曾經豪情壯語:「就是因為香港報業不健康,所以更要投身此行!即使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這會否是「熱情」的一種?

Aura~nge said...

有些事,不親身經歷過,是不會心息的.記得仍在校園時,參加某大公司MT的面試,其中一條問題是,在事業上五年後你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當時的第一個諗法是,五個月後的目標尚且未有,安能知五年後的事?難道告訴你我想晋升至D12?差點吐出一句---五年後我應可以在中南海BOK咪.為何要做記者?因為要在前線感受歷史.

豪情壯語,莫過於此.

畢業後輾轉終算是入了行,理想亦正式告終.一入東門深似海,一開始時總是虛心以待.究竟是你要求的我尚未觸摸得到還是我根本已喪失了新聞觸角?對不起,有好多事,我真的不覺得是新聞.後來明白只要得下是非之心,一切都很易辦得很.一向討厭稿件被品味低劣的人士刪改扭曲得不似人形,也不緊要了,我老細有名言---稿件交了出去便不是自己的.當我說服自己
只要做好一個工廠妹的本份時,別再挑戰我的底線.

當見識被無知脅迫,熱情無疾而終,只是大勢而已.五個月後我應做的事,從未如此清晰過.